啤酒是夏天的绝配,更是足球的绝配。最近苏超开赛以来,引发全国热潮,江苏省的啤酒销量更环比接近翻倍,跑赢全国。苏超的火热燃爆夏日啤酒消费,不过放眼江苏啤酒市场,基本上是华润与青岛两分天下的局面,其他啤酒品牌在这两大巨头遗漏的缝隙下求活。
回望上世纪90年代,江苏的啤酒市场百花齐放,郁郁葱葱,每一个城市都有着自己啤酒代表品牌,甚至是多个。镇江街头巷尾的“中泠”清爽甘冽,南京人夏夜痛饮的“金陵”泡沫丰盈,南通如东的“海花”广告牌高悬山西路交通银行顶端,泰州“三泰”占据半壁江山,常州“天目湖”借景区联动名噪一时等等。
粗略估计,在巅峰时期,江苏的啤酒品牌有七八十个之多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,到了本世纪初,昔日名动一时的地方啤酒几乎全军覆没,唯余华润雪花与青岛啤酒的巨轮碾过寂静的水面,宣告一个时代的终结。
地方啤酒品牌的黄金年代
“金陵干啤?2块钱一瓶!”1978年出生的南京的哥严师傅,至今记得90年代腋下夹两瓶冰镇金陵啤酒收工回家的夏夜。金陵啤酒的品牌始建于1958年,是江苏省第一个啤酒品牌。其品牌取南京的古称:“金陵”之名。80年代,引入德国酿造工艺,麦香浓郁,入口微苦后回甘,曾占据南京半数酒桌。
同样扎根民心的还有如南通东海花啤酒,年产3万吨,一度成为江苏省啤酒行业的老大哥,不只在南通,在南京也有不错的口碑,那些年在山西路交通银行上的广告牌一度是当地的地标。
来自镇江的中泠啤酒曾经做到了江苏前五,名称取自“中泠泉”。过去镇江中泠泉名气是很大的,历史上早在唐代就已名扬天下。“中泠”啤酒问世后很快就打出名气。鼎盛时年纳税700万元,是地方财政支柱产业。
彭城啤酒,这个产于江苏徐州的啤酒品牌,也是徐州人的骄傲。它凭借着其独特的口感和品质,畅销淮海一带,赶上伏羊节,整个徐州一个晚上都要喝掉几十多万瓶。
泰州的三泰啤酒是江苏省最早生产啤酒的厂家之一,在泰州有近9成的占有率。无论酒体、香气、口感都属于顶级品质。
资本绞杀与品牌消亡潮
从80-90年代,这近20年的时间里,堪称是江苏地方啤酒的黄金期。但是,盛极而衰,隐患早已埋下。设备老旧、技术停滞、生产过剩,盲目扩张,致使恶性竞争等等,成为行业的通病。2000年后,当中外啤酒巨头携资本洪流涌入,脆弱的城池瞬间倒塌。
2001年,常州天目湖啤酒以“游景区送啤酒”的营销闪电战,一举攻占镇江80%市场,中泠啤酒节节败退;南京市场则被雪花啤酒“开盖送一箱”的促销策略撕开口子,金陵啤酒份额急速萎缩。至2003年,中泠彻底停产,厂房设备被天目湖以1768万元吞并,老字号商标“中泠”仅以9.9万元拍卖,工人们泪洒车间;金陵啤酒虽被百威英博收购续命,但浦口工厂最终拆迁,品牌沦为宿迁代工的小众怀旧符号9。
这场消亡并非偶然,而是全国啤酒业大整合的缩影。巨头以“收购-雪藏-替代”的标准化操作清洗地方品牌。
2003年吞并中泠后,天目湖啤酒:自身亦被丹麦资本收购,员工因补贴纠纷停工,最终淡出市场。2008年,百威英博入主金陵啤酒,逐步关停南京工厂,将产能转移至宿迁新厂,“金陵”沦为边缘产品。
2011年,华润雪花以“商标使用权+渠道”的轻资产模式收割泰州三泰啤酒,后者份额已从50%暴跌至16%。同时,成立华润雪花啤酒(泰州)有限公司,并将在泰州市高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投资4000万美元,一期新建年产能20万千升啤酒项目。
其他地方啤酒品牌如多米诺骨牌倒下,南通“长江啤酒”被本土大富豪收购,常州天目湖、如东海花相继易主外资。至2010年代,江苏啤酒市场洗牌基本完成,前五大啤酒品牌市场占有率超过9成,持续了20多年的一城一啤格局彻底终结。
江苏啤酒市场两强割据
今日江苏啤酒市场已成雪花与青岛的角斗场,雪花凭借超4成的市场份额称王,苏南四厂百万千升产能保障了当地市场供应。青岛则持续加码高端化,2023年启动南京二厂百万吨纯生基地,剑指全球最大纯生生产线。两巨头阴影下,江苏本土啤酒生态几近窒息,毫无还手之力。
曾经飘散麦香的厂房,如今只剩地名残迹,南京“酒精厂路”空留虚名,浦口七里桥金陵啤酒厂废墟上松树寂立。江苏啤酒的消亡,表面是资本碾压地方品牌的商战剧本,背后折射的则是中国啤酒产业化集成度的提高。昔日争奇斗艳的地方啤酒,到如今也就只剩下情怀了!
中鑫优配-炒股开户流程-郑州配资网炒股配资开户-如何带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